“听说没,老刘住院了,肝癌。”郑阿姨刚买菜回来,就把小道消息告诉老郑。
“他呀,从我认识他开始就爱喝酒,估计是喝出来的。”老郑毫不意外。
“别说别人了,你自己呢?还不是天天喝。”
“我?我每天吃饭前就小酌一杯,不至于不至于。”
我国有句话老话是这么说的,“无酒不成席”,可见酒在社交中的地位。虽然大家都晓得喝酒不好,但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喝一点无伤大碍,这种想法对吗?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。
《欧洲心脏病学杂志》刊登韩国一项新研究发现,经常规律性的少量喝酒给心脏健康带来的危害,要比偶尔一次酗酒大得多,发生房颤的几率也会比较大。
该研究纳集了978万韩国人(都未患房颤),从2009年开始追踪,直到2017年。结果发现,被诊断为房颤的患者当中,一周饮酒次数是最大高危因素,其中,每天饮酒的人发生房颤的几率要远大与偶尔“喝大酒”的人,且1周饮酒量每增加1毫升,房颤风险增加2%。
此外,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中一项针对近25万国人的研究也发现:一个星期当中,不管是只有一天喝酒,还是天天喝,出现“啤酒肚”的几率就会比较大。其中每周喝酒3~5天的人,全身肥胖风险较高,肚子肥胖风险最高。
所以,别想着每天喝一点酒无伤大雅,长期喝累积起来,危害也是很大的,甚至可引发多种癌症的出现。
早在2014年,世界癌症报告中就曾指出:大约有3.5%的癌症是因为酒精引发的,每30个因癌死亡的人中就有1个源于喝酒。仅仅在2012年,就有5.5%的人群因喝酒而诱发癌症,其中5.8%因喝酒死亡。而这主要是因为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造成大量造血干细胞突变,进而引起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,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,从而提示患癌几率。
此外,另一项相似的研究中也证实,酒精和肝癌、食道癌、口腔癌、结直肠癌、女性乳腺癌、咽喉癌等13种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,相关风险为1.13(女)和1.26(男)。
但是,依旧没人引起重视,每年因喝酒引起癌症的比例还是一年比一年高。在这里提醒一句:不管是为了自身,还是家人,都要远离酒精,能不喝就不喝。如果实在戒不了酒,也要注意喝酒的方法,以此降低喝酒带来的伤害。
首先,主要控制饮酒量,根据世卫组织建议,男性1天摄入的纯酒精量最好<20g,女的则更少。
其次,不要空着肚子喝,最好在此之前吃点东西,尤其是蛋白类食物,有食物垫着,可减少酒精对胃壁的刺激,降低浓度的同时还可以延缓吸收,像牛奶、酸奶或吃点肉食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最后,别混酒喝。牌子不同、度数不同,混杂在一起可能会引起某些反应,加重肝脏解毒的负担。
提醒:这只是补救措施,能不喝还是尽量别喝,这才是保护健康的根本。
喝酒断片实际上是酒精造成的记忆损害。
酒精可以刺激大脑,一开始它会关闭大脑的抑制功能,人会变得异常活跃;当大脑无法承受酒精刺激时,就会短暂休息,再继续豪饮,大脑就只好暂时进入一个“休眠”状态。
反复出现“断片”,在酒精依赖患者中很多见。毋庸置疑,断片肯定不是一件好事,这属于比较严重的酒精中毒,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很大,一旦脑部受损,恢复记忆会变得很困难。另一方面,断片期间,人可能做出或碰到危险的事,事后后悔都来不及!
所以,不管处于哪一点,都不建议喝多。